乳化沥青的使用在我国已有近30年的历史,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,当初只是为了取代作为粘结层的热沥青,产品数量少,质量也不稳定;用量非常少,用途也非常有限。直至80年代末稀浆封层技术引入我国公路市场,将乳化沥青首次用于养护工程。
稀浆封层技术在我国仅有10多年的历史,当时的稀浆封层技术作为国家85计划重点推广项目面向全国。由于稀浆封层使用的乳化沥青与工程上使用的乳化沥青有很大区别,即稀浆封层使用的乳化沥青有很大区别,即稀浆封层使用的乳化沥青必须有较长的拌合时间,所以部分省市开发了慢裂快凝沥青乳化剂,生产慢裂型乳化沥青,在辽宁、河北、山东等地区大面积使用。
稀浆封层工艺原理是将乳化沥青、符合级配的骨料、谁、填料及添加剂按一定的设计配比搅拌成稀浆混合料,均匀的摊铺在待处理的路面上,经裹覆、破乳、析水、蒸发和固化等过程与原路面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密实、坚固、耐磨和道路表面封层,以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。稀浆封层按厚度不同,分为细封层、中封层、粗封层等;按层级可划分为普通稀浆封层和改性稀浆封层(改性稀浆封层的沥青乳化剂需加大用量)。
普通稀浆封层
稀浆封层的质量主要与稀浆封层摊铺机技术性能、操作水平、乳化沥青作为稀浆封层混合料中的主要材料,对稀浆封层的质量有很大影响。早起的稀浆封层使用的是普通慢裂快凝乳化沥青,粘结性较差,低温抗裂型和高温稳定性以及耐用性都比较低,而且施工时需要养护时间很长,达到4-5小时,因此对路面实用性的恢复和提高效果不明显,在重交通路段施工后,很快失去应有的预防作用。
改性稀浆封层
改性稀浆封层是一种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封层工艺。就像它的前身稀浆封层那样,改性稀浆封层是乳化沥青、谁、矿粉等原材料的高粘稠混合体。但改性稀浆封层将乳化沥青加入了聚合物和其他添加剂,比稀浆封层具有更多的优越性能。
改性稀浆封层技术源于德国,其使用优质沥青加入聚合物和沥青乳化剂,生产出高质量的乳化沥青,再与精致的骨料和填料混合,主要是修复高速公路深陷的车辙,能够形成稳定牢固的面层,由于形成的路面结构层牢固耐用,改性稀浆封层技术在路面养护中得到大面积推广。